×

打开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订阅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首页 毫达概况 业务领域 专业人员 人力资源 法律产品 毫达公益 毫达学术 最新动态 联系我们 搜索 CN EN JP

毫达律师熊谋林博士受邀在中国社会学年会论坛开幕式上致辞

发布时间: 2024-07-220

       2024年7月17号,中国社会学年会关于《中国式犯罪社会学的发展与契机》论谈在哈尔滨工程大学举行,我所熊谋林教授受邀在开幕式上致辞,其关点受到了参会人员的高度评价。

      致辞内容如下:组委会安排鄙人(以下直称我)在今年的年会开幕式上致辞,非常意外,也非常感激!鄙人才疏学浅,诸君无论是年龄和学识都远超于我。先感谢祖国培养我、栽培我,再感谢王大为会长的信任和组委会张纯利教授、陈晨教授等的组织筹备,最后感谢各位同仁千里来相会。我的发言大概7分钟,主要谈三点:

fc927c099a197ecc52071079a984bf6.jpg

   一、谈谈我这十年的心得与感悟。

       我本是法学院学生,2010-12年受国家资助公派到UC Irvine社会学系访学两年。苏老师的开明和指导,传授我不少本领,自认为对得起国家的资助。随后又在华人犯罪学会各位师友引领下就和犯罪学结下不解之缘。2013年,我第一次参加在贵阳召开的犯罪社会学专业论坛,这次参会的论文后来发表在《法制与社会发展》。除了疫情期间没参会,我基本每年都参会。2016年兰州会议我汇报了《刑事司法如何保障社会秩序》,后来修改后发表在《清华法学》。应该说,我是幸运的,因为每年开会都会逼着我去写文章,然后就发表了。这是好消息。

       不好的消息是,咱们这个专业委员会的成员,坚持十年下来的人,现在看来就剩我一个人了。大概是2018年南京会议,吴鹏森会长卸任了,王大为会长继续接力。我也在随后被委任为副秘书长,但我应该首先检讨,大梁都被大为老师挑了,我为这个专业委员会分担得不多。我就专业委员会十年来的总体感受是,参会新老学者热情洋溢,近年来参会学者逐渐稳定下来。但学者规模还有待提高,学术量产和专业影响力还可以挖掘。怎么来发展和提高呢,这是我谈的第二个问题。

二、关于专业委员会的定位问题。

       首先,这个专业委员会肯定与犯罪有关,既然如此,与犯罪有关的所有问题和所有人都可参与进来。不仅是学者,律师、警官、法官、检察官、警官都可以参与进来。如果真能如此,涵盖的范围就太广了,议题也就更丰富了。

       其次,犯罪社会专业委员会的定位问题,虽然总体上是社会学会的二级专委会,但我认为还是可以结合中国实际来扩充理解。一是社会学定位问题,据我所知,大多数社会学人专业虽是社会学,但学位拿的就是法学学位。现场可以调查一下(7-8人举手)。既然如此,凡拿法学学位的人,当然有资格和潜力参加社会学会议,毕竟大家都是同行嘛。二是犯罪社会学,我们到底邀请谁来参会,其实都是来找归属感的问题。我想答案是,社会学、犯罪学、法学三者都可以,专业论坛规模就会很大,议题也会很丰富,因为我们可以让更多人参与到这个论坛中。我的看法可能与别人不同,但中国的实际情况不能被忽略。

       最后,学术和学者身份问题。如果我们把前两个问题回答了,这个定位问题也就解决了。可能很多人认为,犯罪社会学一定是社会学专业的同仁,也一定要有计量模型,一定要用社会学理论。但事实上,我认为参加社会学年会本身就表明了我们还是尊重和认可社会学家和社会学范式。但就参会者和专业委员会的持续性来看,我认为学科划分不应太严。如前述大家在学位上和研究领域实际上都是同行,没有必要自我远离。这与中国学科专业划分有关,但若抓住与犯罪有关的本质问题,那就不是一个单纯的社会学专业的问题。包含社会学家在内的中国学者,自然具备学术临界和跨界能力,需要积极主动出击,从多角度多渠道抢人才。

三、关于中国式发展文题。

       当务之急,我认为是如何发挥犯罪专业社会学的学术凝聚力问题。我有几个想法:

       第一,可否搞个网站,建立自己的微信和邮件群,有我们自己的宣传和联络渠道。毕竟是二级专委会。历史总要被记录,就看我们拿出什么素材。

       第二,专委会联系或挖掘两三个C刊,专题出版分论坛的年会论文。年会不能假热闹,开会倒很激烈,但回去后啥都没有了。学术考评既然是一大特色,那就应该迎难而上主动出击。所以,看咱们专业委员会为各位同仁解决下期刊和组稿问题。这有两个好处,一是提高专委会的学术影响力,二是提高学者归属感和职业成就感。当然,这肯定有困难,可以主动邀请些编辑先看看论文质量嘛。

       第三,学术的终极目标是培养人才,我建议专业委员会可以组织学术力量,至少可以编两三本教材(如犯罪社会学概论、犯罪社会学史、比较犯罪社会学),巩固和发扬真正的学术地位。一句话,专业委员会重不重要,是我们自己说了算,看自己做到什么程度。一定要塑造我们的专业度,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持续不断地永恒发展。

       第四,我建议让年轻学术力量积极加入到专业委员会管理层来,以己身所学发挥所长,为构建中国特色的理论贡献力量。当前就国内犯罪学研究队伍来看,近年来随着海外留学背景人员的归国,无论是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上都有显著提高。

       第五,除了年会外,我建议专业委员会每年搞些自己的专业活动。如果有更合适的专业议题活动,组织些学术会议提高就小议题提高专业影响力。同时,我们还可想办法出版自己的系列出版物。

       发言到此结束!我一直认为学者只有师友之别,没有身份位阶,所以以学术热忱为己任发表如上致辞! 事在人为,望诸君共勉。

212e3cde0d9582fb61de9e86988717a.jpg

To Top